地面空鼓修复的必备知识,你掌握了多少?

September 4, 2024

地面空鼓是一种常见的装修问题,它主要是由于基层、砂浆层、砖体之间粘贴不牢实而出现的现象。具体来说,造成地面空鼓的原因有很多。首先,基层表面清理不干净,存在浮灰、垃圾或其它污物,会影响与面层的结合,为空鼓埋下隐患。其次,施工过程中如果水泥砂浆铺设时,基层表面不浇水湿润或浇水不足,过于干燥,铺设后水泥砂浆中的水分会很快被基层吸收,导致面层与基层粘结不牢,从而形成空鼓。再者,基层过于潮湿,表面有积水,也会使水泥砂浆的水灰比增大,影响上下层之间的粘结,容易使面层突鼓。

地面空鼓会带来诸多危害。一方面,对于铺设实木地板的地面,空鼓的地方不好固定木龙骨,会导致地板活动,稳定性差,影响使用效果。另一方面,如果是铺地砖的地面,空鼓处经常被踩踏,时间长了地砖会掉下来。此外,若空鼓出现在卫生间,尤其是阴角处,不仅本身容易发生渗水,而且空鼓问题还会影响防水层效果,严重时可能会撕裂防水层,出现渗水隐患。

据相关数据统计,地面空鼓面积不大于 400 平方厘米,且每自然间(标准间)不多于 2 处可不计。但如果空鼓面积大于这个标准,或者虽面积不大但裂缝显著,就需要进行翻修。对于人员活动频繁的部位,如房间的门口、中部等处,更要特别注意空鼓问题。


二、地面空鼓修复方法

alt


(一)高压注浆技术修复

高压注浆技术是一项专门针对地面空鼓修复的新型技术。它利用高压注入原理,将低粘度、高强度、微膨胀的灌浆树脂注入空鼓区域。这种灌浆树脂能够自动完成对空鼓区域的灌浆修复,极大地提高了混凝土结构、石材面砖与基层的粘结力、整体性和耐久性。例如,在一些实际的地面空鼓修复案例中,采用高压注浆技术后,地面的空鼓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,粘结力明显增强,使用寿命也得到了延长。


(二)局部翻修法

局部翻修时,首先要将空鼓的部分凿去,四周凿成方块或圆形,并向结合良好处扩展 30~50mm,边缘凿成斜坡形,底层表面适当进行凿毛。凿好后,将修补周围清理干净。修补时,先在底面及四周刷水灰比为 0.4~0.5 的素水泥浆一遍,然后用与面层相同材料的拌合物填补。如果原有面层较厚,宜采用掺微膨胀剂的砂浆(掺量占水泥用量的 10 - 13%)填补。这样的修复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局部空鼓问题,同时保证地面的平整度和美观度。


(三)大面积空鼓处理

当出现大面积空鼓时,应将整个面层凿去,并将底面凿毛,重新铺设新面层。在进行大面积空鼓处理时,需要注意对地面基层的处理,确保基层强度和平整度合格。同时,在重新铺设新面层时,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,保证水泥砂浆的配比合理,铺设均匀,避免再次出现空鼓问题。


(四)边角空鼓灌浆补空

如果是地板边角空鼓,可以直接在四角边缘采用灌水泥浆的方法。这种方法省时省力,而且不会破坏地砖。在实际操作中,先将地砖四周的缝隙轻轻铲开,然后用比较稀的水泥往里灌注,一边灌注一边轻敲地砖,让水泥砂浆可以完全渗进去。重新贴好后,要等水泥砂浆干透后再行走。


(五)中部空鼓撬砖重铺

若地砖中部空鼓,可以选用吸盘将地砖吸出,然后换新地砖按规格重新铺设。在撬地砖时不能直接从中间砸,以免用力过猛损坏周边完好的地砖。先使用小型水钻在地砖中间部分开一个孔,然后用专业的工具朝该块地砖周围慢慢撬开地砖,等地砖撬下来后再重新进行铺贴。


三、地面砖空鼓的原因

alt


(一)基层表面光滑未浇水

基层表面太光滑,铺贴前基层没有浇水或浇水不够,会导致水泥砂浆里的水分被基层吸收掉,影响了粘结力。按照标准,基层在铺贴瓷砖前应充分浇水湿润,一般浇水时间应在铺贴前 24 小时左右,确保基层含水率达到一定标准。例如,在实际施工中,如果基层未浇水,瓷砖铺贴后,水泥砂浆中的水分会迅速被干燥的基层吸收,使得水泥砂浆无法正常水化凝固,从而造成瓷砖与基层之间出现空鼓现象。


(二)平整度偏差大

基层平整度偏差过大,抹灰厚薄不一,会导致收缩不一致。当基层平整度偏差超过规定范围时,在铺设水泥砂浆后,薄的地方容易干燥过快,厚的地方则干燥较慢,这就会使得不同部位的收缩程度不同,进而产生应力,最终导致瓷砖空鼓。一般来说,基层平整度偏差应控制在 4mm 以内,若超过这个范围,就需要进行找平处理。


(三)瓷砖铺贴前处理不当

  1. 瓷砖泡水时间不够或水膜没有晾干:瓷砖在铺贴前需要浸泡足够的时间,一般为 2 小时以上,让墙砖充分吸水后,取出阴干或擦净。如果泡水时间不足或是没泡水,铺贴后瓷砖就会因为没完全吃透水而吸干砂浆层里的水,造成瓷砖和砂浆之间有薄薄的空隙,粘贴不牢靠,最终造成瓷砖空鼓。
  2. 地砖铺贴前浸泡时间不够:地砖铺贴前浸泡时间不够,上墙后会吸收水泥砂浆中的水分,形成空鼓。对于地砖来说,大多数是瓷质砖,本身吸水率小,但也需要适当浸泡,以确保与水泥砂浆更好地结合。

(四)砂浆不充分

  1. 铺贴地砖的砂浆不够饱满:按照标准施工要求,一般情况下,瓷砖的背面需要使用到的砂浆必须覆盖率达到 80% 以上。很多时候工人为了节省水泥砂浆,或是为节约时间马虎了事,就会造成瓷砖铺贴时砂浆不饱满,导致瓷砖与基层之间存在空隙,粘贴不牢固,容易形成空鼓。
  2. 铺贴瓷砖后未及时敲打压实:铺贴瓷砖后未及时敲打压实,瓷砖与地面粘贴不牢靠,会形成空鼓。近年来出现的很多大块瓷砖很受欢迎,瓷砖面积大用橡皮锤敲打,找平中很难将瓷砖中粘接剂粘结层的空气全部排出,这样便容易形成空鼓。

四、地面砖空鼓补救注意事项

alt

在进行地面砖空鼓补救时,需要格外注意一些事项,以确保补救效果良好且不造成更多的损坏。

首先,在整个补救过程中,动作一定要轻缓。无论是采用局部翻修法还是撬砖重铺等方法,都要避免用力过猛碰碎地砖。因为地砖一旦破碎,不仅会增加修复的难度和成本,还可能影响到周围地砖的稳定性。例如,在使用工具撬开空鼓地砖时,要小心操作,避免对周围完好的地砖产生冲击。

其次,若进行重新铺贴,要注意地砖的规格一致。这样可以保证地面的平整度和整体美观度。如果新地砖与原有地砖规格不同,可能会出现高低不平的情况,影响使用效果。同时,尽量选择花纹相同的地砖,使修复后的地面看起来更加自然、协调。若实在找不到完全相同花纹的地砖,可以选择颜色相近、风格相似的地砖进行搭配,但要注意整体效果的协调性。

此外,重新铺贴地砖时,一定要把地面的杂质清理干净。基层的清洁程度直接影响到地砖与基层的粘结力。如果基层有灰尘、杂物等,会阻碍水泥砂浆与地砖和基层的充分结合,容易再次出现空鼓问题。可以使用钢丝刷等工具清除基层表面的松散物质,并用湿布抹去砖背的浮尘,确保基层干净、平整。

总之,在进行地面砖空鼓补救时,要时刻注意这些事项,以确保修复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修复效果的持久性。